撒谎孩子的背后
周友兰 荆州天恩心理中心
妈妈的诉说:我是一位全职妈妈,女儿今年十岁。丈夫常年工作在外,孩子出生后,是我一个人独自照顾孩子。小时候自己没有好好读书,生活中吃了不少苦,所以有了女儿后,我发誓要好好培养孩子,从小教她热爱学习,好好读书,让知识改变命运,不走我的辛酸路。自从孩子上学后,我就非常紧张,对孩子学习的一点一滴都非常在意,每天盯紧女儿的学习成了我的头等大事,也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内容。然而,孩子好像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的成绩渐渐后退到了班级倒数,而且不仅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也让人非常担忧,曾经的小可爱变成了“爱撒谎、爱玩电子产品”的问题小孩,老师经常告状,在家也常常是冲突不断,好像越用力越不如人意。常常是我拼命抓学习、抓细节,女儿还是这不好、那不好,“状况”频出,我抓得越紧,孩子“状况”越多,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怪圈。
昨天晚上,我照常辅导孩子作业,孩子依然像往常一样木讷且迟钝。个性急躁的我忍着性子讲解了半个小时,女儿做出来的作业竟然没有一道题是对的,看着作业本上全是红色的错误,我的情绪终于崩溃了,长期累积的焦虑、愤怒让我失控了,我觉得她就是故意的,想到她平时的撒谎、玩游戏更是让我气不打一处来,老天啊!孩子才十岁啊,这样子就废了啊,我的人生也没有指望了啊,我把孩子推倒在地,把所有的失落、痛苦都化作拳头落在了孩子的身上,看着她无助、惊慌失措的眼神,我又是多么的愧疚和后悔啊,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妈妈所说的女儿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爱笑,笑起来甜甜的,白白的小虎牙好有特点,两个大大的酒窝更是惹人爱,皮肤白皙,头发微卷,长长的眼睫毛,眼睛黑白分明的,很漂亮,很机灵,很活泼。小小年纪还写得一手好字,一笔一划认真的模样很讨人喜欢。这孩子从外表看怎么也不像是问题小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女儿的诉说:我也不知道妈妈是不是真的爱我,她好像只关心我的学习,而且很容易发脾气。对学习以外的事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行、不允许”,好像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在妈妈眼里,我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没有自己的情感,只能服从她的命令。其他同学都有零化钱,都可以在学校的小卖部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妈妈不允许,认为小商店的老板都是奸商,零食都是毒药,有时候好朋友给我吃他们的零食,可我没有什么与他们分享,这样很没面子的,现在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有一次,我偷偷拿了妈妈的钱是去买辣条吃了,可是又怕妈妈骂,就谎称去买了笔,还说得跟真的一样,当然谎言最后揭穿了,而且我学校的老师、同学都知道了,我成了他们眼中的撒谎精,骗子,现在,我基本没有朋友了。为了不让妈妈发火,起疑心,我也不想去交朋友了。
“撒谎”不是孩子的品性,而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撒谎行为的背后更值得深思。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行为,更要透过行为去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和需要,从而在懂孩子的基础上爱孩子。
比如女儿明明偷偷拿妈妈的钱买了辣条,却谎称是买了笔,这个背后的心理和需要又是什么呢?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想吃,或者她有交友的需要。孩子为了满足这个需要,就会有拿钱这个行动。因为孩子的自制力不成熟,所以不能完全约束自己的行为,尽管她知道偷拿钱是不对的,做妈妈不允许的事情也是会被批评的。但人具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为了避免被妈妈责罚,因而撒谎。
所以在这里我们想对妈妈说,孩子既然产生了想吃零食的需要,家长要做的,不是粗暴的“堵”,而是“疏”,通过合理的方式来间接满足。如我们定期把一个月的某一天设置成“零食日”,在这一天,将孩子带到有机食品店去购买天然无添加食品,完全由孩子决定买什么。或者孩子不想去这样的店,非要去买摊边小吃,那就放轻松,把那些我们要坚持到底的“原则”丢一边,看着孩子满足又快乐的样子,去体会他的心情,和他一起享受此时此刻吧,因为“零食日”的满足毕竟还是少数,对孩子的身体构不成威胁,但那一时的快乐却可以让孩子铭记。
如果眼光再放长远些,孩子总会长大,对某一事物的好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等他长大一些,他的需要会不断发展,会被别的事物吸引。如果把人生比作走路的话,我们也都要走过一阵弯路,或大或小,或早或迟。那些弯路里藏着的,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尝试,我们的探索。最终,我们会继续向前走,不会永远停留在某处。
另外,作为父母,不应将焦点时时刻刻围绕在孩子身上,应有自己的生活圈,应有自己的精彩和充实,而不是将自己的理想复制到孩子的身上;二是要有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学习,多看书,多听讲座,提升自己的养育能力;三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弱,需要找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而这个老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文化辅导水平,更要懂得心理学,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强孩子的内驱力和自我价值感,而不是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爱,从懂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