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读书怎么办?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读书怎么办?
天恩心理邓
随着手机的普及,游戏种类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有的耽误学业,还有的甚至彻底放弃学习。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学校停课不停学,孩子宅在家中,几乎每一位孩子都与手机为伴,增加使用手机的频率。
15岁的波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学习成绩优异,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成绩稳定,同学交往正常,父母关系融洽,是一个阳光、开朗、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六年级因接触到手机游戏,利用放学和放假期间多次拿父母手机玩游戏,空闲时间也都是与手机游戏作伴,成绩一度下滑,学习积极性减弱。
青少年本身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身心还在发展阶段,自制力差,而手机游戏种类丰富、简单易操作,对青少年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一旦接触就易沉迷其中,就会逐渐对手机有了依赖,对学业产生影响。
初一上学期还能够好好听课,到了下学期因为难度增大了,跟不上课程进度。到了初二慢慢演变为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不懂上课知识点,不想上课。下课玩手机游戏,回家放假也都在玩手机游戏,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因父母干涉产生反抗行为和情绪,与父母矛盾加深。
疫情期间,我利用电脑和手机上网课,期间不断待在家玩手机游戏,无心上课,因玩游戏导致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烦躁。与父母争吵,摔东西,断绝与他人交流。中考即将来临,学业荒诞,前途渺茫。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会带来心理上的改变,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叛逆、厌学也往往会表现为越来越严重。
家长首先应确立客观的态度,正视孩子出现的网络沉迷现象,并做成因分析,如果只是停留在抱怨这个层面上,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从操作层面上讲,可以这样做:
1、注重家庭的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许多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则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的影响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陪伴指向两种努力:一是家长,二是家庭建设。
前者希望家长能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在陪伴青少年的过程中,严格自律,远离网络和其他分心的事务,专心于孩子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者是将家庭本身看作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家庭的环境、气息、节奏关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家庭成员间的平等沟通、互动、共建。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知晓他们的游戏行为和内容,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坚定地成为青少年成瘾行为改变的支持和动力。
从家长和家庭建设入手来提升家庭在应对孩子网络沉迷中的基础作用,应是多种外部路径中,最迫切、最重要的有效路径。
2、提升网络信息素养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培养孩子的上网技能、安全防护、信息甄别等网络素养能力,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让孩子学会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网络。
3、制定网络使用规则、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在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之初,父母需制定网络使用规则,明确网络使用的时间、内容、形式、场合等并严格执行。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遵循有限使用、选择使用、公开使用和工具性使用等原则,引导、协助孩子建立起良好、规范的网络使用行为习惯。
4、提升孩子抗挫技能、积极应对压力
目前网络(游戏)、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少年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和缓解学业、生活压力、调节不良情绪的主要方式。这种消极的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方式往往只能取得一时的效果,且会带来更严重的消极后果。
因而应让孩子学会以积极求助、放松练习、运动锻炼等方式积极地应对压力,以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调节消极不良情绪,坚持练习这些技能并在实践中多加应用,则有助于减少在压力情景下网络游戏的使用,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5、寻找健康替代、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分析中可得出,大部分的青少年沉迷游戏则是因为发泄负面情绪或者丧失日常活动的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尝试健康有益的线下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现实感,减少网络所带来的虚拟感,来转移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和依赖感;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学一门乐器、坚持一项运动或培养舞蹈、绘画等特长,发现和培养孩子多元化的兴趣,满足其心理发展的综合需要。